★本體覺的定義★
所謂「本體覺」簡單的說……又稱為肌肉感覺,與動作計畫、動作協調相關;是經由骨骼、肌肉、關節等接受器,提供我們對身体位置的認識。
能使我們不需要依靠視覺,也能夠有效的活動我們的四肢及軀体。「本體覺」通常和「前庭覺」連結影響肢體的認知運用及姿勢的控制。
「本體覺」可以幫助孩子進行模仿、執行、協調肢體動作等活動,包括姿勢覺、動作覺、以及承受重壓的感覺;藉由使用「本體覺」得以學習構音、表達需求、人際溝通,依照順序、遊刃有餘的解開衣服扣子、穿脫衣褲、拆卸與組合玩具……等等。
★本體覺的功用★
「本體覺」主要功能在於身體位置的辨識、建立身體形象的概念、動作操作協調、與動作計劃;本體覺的處理能力會協助孩子在探索過程中,控制肢體或動作的前後順序、力道大小、速度快慢,不但對控制自己的動作有信心,並且據此發展出適當的自信心或是自尊心,因此影響孩子可以對所處的物理環境、人際互動協調產生信心,也會對高度平穩的情緒扮演舉足輕重的影響。
★本體覺缺少時★
缺少良好「本體覺」的孩子,容易被誤認為……是動作慢吞吞、粗手粗腳、故意破壞、有意搗蛋。
這樣的孩子在從事握筆著色、寫字等活動時,也將會是一件苦不堪言的活動,不但會有速度慢、容易累的問題,連一鼓作氣完成作業的能力(注意力)都有狀況;
因此,完成紙筆作業對這樣的孩子來說,真的是件苦差事。家長們也會發現有這類問題的孩子喜歡從事偏靜態的活動,例如閱讀、自己玩、天馬行空的思考、高談闊論等,卻容易有眼高手低、說的比實際做的好的特質。
★本體覺的運動建議參考★
本體覺的感覺接受器在關節、肌腱處,因此本體覺的輸入常是以重壓或出力性活動為主,能有效降低焦慮、調節活動量。
1.提供一些有阻力的運動,像是推牆壁(或兩人互推)、滾大球……
2.提供需要出力的遊戲,像是幫忙提東西、拔河(與父母一起由父母控制鬆緊)、攀爬繩網、跑操場……
3.深壓覺也是提供本體覺得一種方式,透過緩慢的按摩也可得到本體覺的輸入,例如:用棉被包住孩子像包壽司一樣、與父母疊羅漢、翻滾遊戲……